图片说明:医疗队员为雅尤玛庆祝新生。 黄显斌/摄
□ 本报记者 耿兴敏 □ 花晓 王艺杰
2015年3月13日1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批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整装启程,飞向遥远弗赖堡赢得一场胜仗实力不俗的西非大陆。至此,已有近500名“白衣战士”站在弗赖堡赢得一场胜仗实力不俗了援非抗埃的最前沿,半年多来,累计收治接诊患者938例,确诊295例,治愈出院25例,阶段性实现了 “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使命彰显大爱,在征战西非的背后,有许多爱的故事。
奔赴战场 涌动万千牵挂
2014年10月3日深夜,沈阳军区202医院血液净化科护士长蔡宇把留了几十年的长发一缕缕剪下来,小心翼翼地装进盒子里,握着丈夫的手交代“后事”弗赖堡赢得一场胜仗实力不俗:家里的钱给弗赖堡赢得一场胜仗实力不俗我父母留一部分,他们把我养大不容易,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孝敬他们……
当天下午,蔡宇和沈阳军区50名医务人员接到命令,火速集结第三军医大学,和大学百余名医护人员组建我军首批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队员们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
2014年9月12日,解放军第302医院奉命组建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这所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动若风发,两小时便完成人员抽组,72小时完成方案制定和人员防护培训,并迅速筹措80余类、150余吨物资。9月16日,由31名传染病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的解放军首批援塞医疗队便满载重托、紧急出征。
“埃博拉肆虐,人民饱受痛苦。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消灭埃博拉!”疫区人民传唱着这样的民谣。
科学救治 创造“零感染”战绩
在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种着3棵象征健康、生命和美好未来的橄榄树,它们是1月12日由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和3名获得新生的埃博拉患者,一起亲手种下的。
就在前一天,诊疗中心传来好消息:3名患者血液检测埃博拉病毒连续两次均为阴性,根据世卫组织相关规定确定为治愈,这是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首批治愈的确诊患者。他们是2名年轻女性和1名7岁男孩,入院时病情危重。经过近20天的精心治疗最终于12日上午康复出院。
“敬礼!”走到诊疗中心门口,那个叫罗伯特的7岁小男孩情不自禁抬起右手,向叔叔阿姨们敬了一个军礼,又跑回来抱着总护士长游建平,轻声说道:“Thank you!”
队员们眼眶都红了,这是他们向病魔宣战以来打赢的第一场大胜仗。
医疗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探索创新了包括穿戴11件防护装备、36步穿脱流程在内的10余项防控措施,把各种风险预想得细些再细些,把治疗标准制定得严些再严些。到达疫区实际接诊中,医疗队迅速制定完善了68类243条诊疗规章制度,还在每个病房和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对讲器,实行信息化管控,筑起防控病毒侵染的一道道“隔离门”。
惊心动魄 生死只在一瞬间
2014年12月1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孙李建和霍翠华像往常一样,穿戴好11件防护装备进入隔离区,对每个病人都认真地问诊检查,给最后一位病人发完药品后,已是疲惫不堪。
回到第一缓冲区,当正脱层层防护装备时,突然,霍翠华看到孙李建脸色通红、呼吸急促,豆大汗珠沿着护目镜边缘滚了下来,双腿也开始颤抖。
“要出人命!”霍翠华顿时意识到,由于在病区体力消耗过大,面部出汗太多,孙李建口罩已湿透,与口鼻紧紧贴在一起,他已无法正常呼吸,必须赶紧摘掉口罩。但用带着污染物的手套去摘,极有可能让孙李建沾染上埃博拉病毒。
情急之下,霍翠华一把抄起墙角的赛诺士消毒剂,猛地向孙李建的双手喷射过去,“搓手,快!”
在她指挥下,孙李建以最快速度完成手消、摘下口罩,剧烈地喘息起来……谈起这一险情,孙李建至今心有余悸:“要不是霍翠华,我可能就要装到盒子里回来了。”
高度负责 赢得非洲人民友谊
雅尤玛是个9岁女孩,失去亲人的她3天没有进食,高烧、呕吐、腹泻……死神随时可能把她掠走,她虚弱无力地蜷缩在病床上,一双无助的大眼睛时而睁开时而紧闭。那是痛失亲人后忧愁、迷茫的眼神。第302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内科护士长、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组组长黄顺,被这眼神深深地刺痛了。
每次给雅尤玛喂水,细心的黄顺总是用手腕先试好水温。平时,手腕试水温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隔着三层厚厚的防护手套却很难准确感知。为了减少判断失误,她在办公区域先调好水的温度,穿戴上防护用品后,再反复去感觉那个温度。
爱是战胜病魔的最好良药,雅尤玛的病情逐步得到缓解,然而却常常独自一人发呆。黄顺把国内带去的熊猫玩具送给雅尤玛。雅尤玛接过小熊猫,抱在胸前,爱不释手,第一次笑得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黄妈妈!黄妈妈!”雅尤玛康复出院时,已经能用中文很流利地喊出人间这最亲最美的称呼了,她搂着黄妈妈,两张不同肤色的脸紧紧地贴在一起。
舍生忘死 铸成忠诚使命丰碑
郝春秋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副主任,母亲结肠癌手术后,病情持续恶化。
他请假回老家伺候母亲,就在这时,接到了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的命令,他万分纠结。母亲在病床上支撑起身子,双手紧紧拉住他说:“儿啊,弗赖堡赢得一场胜仗实力不俗你B体育是公家的人,公家的事可不能耽误啊!娘没事,咱们娘俩还会见面的……”
母子情深,说好的“见面”,却再也没有见成。
“亲爱的老婆,机会还会有的”: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主治医师荣义辉,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机会,坚决报名参加了医疗队。
“宝贝儿子,你会为爸爸骄傲的”:新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钱德慧,拥别即将临产的妻子远赴西非,8天后妻子生下一个胖小子。
……
舍生忘死勇担当,这是血性白衣战士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时代风采。
正如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托伯特所赞叹的那样:“这是一支勇敢、充满智慧的优秀队伍,他们表现出色,拯救了埃博拉患者的生命,这支医疗队很伟大!”
短评
危急时刻展现军人大爱
□ 耿兴敏 □ 花晓
埃博拉本是流淌在西非大地上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但因与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联系在一起,便让人毛骨悚然。
2014年2月,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出现,短短数月席卷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国家,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近15000例,死亡近6000人,是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最广泛、最复杂和最严重的一次大爆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
生命呼唤生命,全球进入防埃新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宣布:疫情向美国、西班牙等国蔓延,已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危急时刻中国有担当!中国政府迅即行动,先后向疫区国家提供了15批次、价值1.02亿元卫生物资和2600余万元其他保障物资的人道主义援助。
随即,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发出命令,解放军组建医疗队分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对疫魔展开生死狙击。
半年多,累计收治接诊患者938例,确诊295例,治愈出院25例,阶段性实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这是书写在解放军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军卫勤首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护任务,为世界有效控制埃博拉做出突出贡献。
这是鼓荡起全体抗埃将士万丈豪情的一刻——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致信医疗队队员,表达新春问候,发出新的号令。
汗水滴洒在异国,技术传递在他乡,友谊扎根在心间。援非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担当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心。
中国军队卫勤力量和地方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奋战,忠诚使命、不负重托,为人类健康奉献了人民军队的真情大爱,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责任担当。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